探马不时来报:
静州刺史李彝玉率三千骑兵,已在城外安营!
银州防御使李光俨率两千骑兵,已在城外安营!
绥州刺史李光琇率两千骑兵,已在城外安营!
李彝兴没有调宥州之兵。大宋建国之后,环庆豪族暗流涌动,似有反戈之心,令刺史拓拔崇虎坐守以镇之。
各州刺史参拜之后,议事正式开始。
李彝兴环视众人,无言自威,目光所及,如秋风扫落叶,飒飒有声。众皆肃立,不敢妄动。
李彝兴说道:“大宋新建,忙于南图,而疏于北略,良机难得!我之所以调兵遣将,意在麟府。如能夺取麟府,外结契丹刘汉,进可窥中原,退可守平夏,与宋辽成鼎足之势,此千载难逢之机。因欲袭取麟州,事关机密,故不可张扬。现兵将齐集夏州,请诸位畅所欲言,该如何用兵!”
李彝兴治理定难军三十余年,威震大漠,声望至极,向来无人敢违拗。但党项族留有古制,每逢重大军事行动,要集体商议,共同决策。但到了李彝兴时期,已流为形式。常常是李彝兴先决策,众将士后起誓,表示绝对服从。此次出兵,李彝兴早已成竹在胸,让全体将士宣誓效忠之后,就可调兵遣将,杀奔麟州。
静州刺史李彝玉拱手而奏。李彝玉黑脸长须,一双眼睛深邃如海,遥不见底,举止沉稳,言语缓慢。说道:“西平王内惩叛逆,外拓疆土,雄才大略,无人可及!今攻取麟府,上合天意,下得民心,我李彝玉及静州将士,虽肝脑涂地,马革裹尸,亦在所不辞!”
李彝玉话音未落,众将连声附和。当然,也包括李光普。对于这位王世子来说,忠于父王,忠于定难军,是他永不变色的追求。
李彝兴春风拂面,微微点头。他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,但每逢此境,心里还是十分受用。
但是,出人意料的是,银州防御使李光俨提出反对意见。
李光俨白衣白甲,白脸微须,身材俊拔,举止飘逸。平时手不释卷,儒雅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