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崇斟酌一番就说:“国事艰难,闻喜义兵每人发五百钱,再上一等发八百,如虎贲辅兵、郡兵之类。河东骑士、匈奴义从俱赏千钱,虎贲、羽林可增至两千钱。”
说罢扭头看赵基,赵基自然不想克扣赏钱:“可依台侍中,也不能贵军吏而轻军士,百人督两倍于本部军士,队官增五成,什长、伍长各增三成、两成。”
刘艾这时候开口:“某赞同。”
众人都不需要去看丁冲和赵彦,已经三票,丁冲反对无效,赵彦肯定会支持。这时候刘协就说:“暂以议郎赵蕤为中书监,拟诏。”
“唯。”
边上跪坐的赵蕤起身长拜,走到尚书台众人身边,算是正式夺走了尚书台发布诏书的权力。
赵蕤根据侍中的讨论结果,重新组织语言,捉笔疾书,一道草拟诏书写好,他亲自捧到刘协桌案前过目。
刘协瞥一眼,又观察赵彦、赵基,见他们没有什么特殊情绪,就对赵蕤说:“凡是门下省集议表决之事,中书省拟诏发布即可。”
话是这么说,真到一些关键的诏书,肯定不是这种说法了。
“唯。”
赵蕤捧着诏书回到桌案,扭头看向符宝郎:“用印。”
“喏。”
符宝郎是一位器宇轩昂的青年,不知是谁家勋贵子弟。
他捧着玉玺上前,用印盖下。
赵蕤捧着诏书去看民曹尚书,也就是民部尚书冯硕,上前递交诏书:“立刻点选郎官,前往各军统计赏金。”
“喏。”
冯硕应下,但没急着走,这个事情不是一天能做完的。
这时候赵彦开口:“闻喜义兵前后相连,宜早早遣返。立刻封闭涑水木桥,并输运城中钱币,犒赏闻喜义兵后,使之返乡,以免延误农事。”
“附议。”
“附议。”
赵基还没开口,就听丁冲、刘艾附议,这下民部尚书冯硕坐不住了,立刻引着几个郎官出列,对刘协长拜:“臣等告退。”